返回

明月清风剑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28章 魂断黎明2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看来这步棋还走对了,如果兄弟不离开家,也跟着父母一样罹难了。”

    苏小姐把鸠呜图看了又看,然后把红兜肚贴在胸口上动情地说:“我的小斑鸠儿,姑姑好想念你们,好爱你们。好了,我苏家的遗产后继有人了,现在我手里还有两百万两银子,正好给我那两个小斑鸠儿每人一百万两遗产。这是他们爷爷奶奶留下来的。”

    刘伯温回头看见桌上有一个水晶石棋盒,盒里是一幅水晶石象棋,这象棋无色透明,玲珑剔透,十分可爱。刘伯温顺手拿过来观赏,问道:“如此漂亮的象棋,是哪里来的?”

    “是吴王昨天派人送来的,还没有用过。先生觉得好,我就转送先生好了。”苏莺莺说道。

    刘伯温笑着说:“我们都是乐于此道的人,有你的,也就有我的。再说,我叫他们给我搞一盒水晶象棋,也不是什么难事。”

    刘伯温忽然想起在杭州映月楼下盲棋的事,刘伯温好奇地问:“莺莺,你真的学会下盲棋啦?你同时可和多少人下?”

    莺莺也想起来那盘棋,说道:“先生,说起来还得感谢你的教诲。从你离开我们家后,我不断修练和提高“三速”,过了一年就有很大进步,我的象棋可以同时和八个人下盲棋,记字卡可以达到九九八十一张。家里管理财务,包括田租、渔业收入、城里几家店铺生意都由我负责总管理。我家的新管家是我的远房表兄,我们已订了婚,准备年底结婚,谁知他也罹难了!……”

    苏小姐说到这里,不禁又悲伤起来。刘伯温轻轻地摆摆头说道:“莺莺,你是一个聪明的人,明白事理的人,你应该明白一个道理。”

    苏小姐问道:“什么道理?”

    刘伯温说道:“明白‘瓦甑既坠,反顾何用’的道理。从前有个年轻人叫孟敏,他是一个豁达大度、明白事理的人,一天,他买了一个瓦甑,用绳子将瓦甑拴在扁担一端,放在肩上往回走,不料瓦甑在身后的扁担尖上滑下来掉在地上摔破了,他泰然自若,连头也不回地往前走,有人对他说:‘你的瓦甑掉在地上摔破了!’孟敏回答道:‘我知道了。’旁人又说:‘既然知道,你怎么不回头看一下?’孟敏回答道:‘瓦甑既坠,反顾何用?’他始终头也不回地走了。这时,有一个学者叫郭林宗看到了这件事,他认为孟敏是一个豁达大度,明白事理的人,就主动去找孟敏,愿意收他为徒,孟敏也很乐意,果然后来孟敏也成了一代大学者。”

    莺莺听了说道:“先生,我家是三十多条人命,不是一个瓦甑。”

    刘伯温说道:“莺莺,事情无论大小,道理是相同的。凡事要朝前看,事情不发生已发生了,老在那个地方绕圈子也于事无补。我的意思是你要勇敢些,坚强些,不要老是悲悲切切的。你要学会自制,悲伤过度会伤身子的。你要多为活着的人想一想。你要听我的劝,好姑娘。你看,我把话又扯远了,哎,你在杭州怎么想到用盲棋的方法来拒人于千里之外呢?你这个办法实在聪明。”

    苏小姐叹了一口气,慢慢地说:“我当时被蒋英等人劫到映月楼,鸨儿要我接客,我情急智生,才提出要琴棋书画能胜过我的人我才考虑接待他,没想到这真是一个好方法,很多人在棋这一关都闯不过,一个多月的时间里,有钱人大把大把地抛银子,每天为鸨儿挣得几十万两银子的收入,鸨儿高兴得不得了,认为我是奇货可居,也就不来逼我了。吴王来和我下棋那天,我听说他为了竞标投下一百万两银,我料定今天必有一番厮杀。我中途走了一遭软着,庆幸没有被吴王抓住时机,否则这盘棋就不能‘和’了。我前面说了感谢先生教会我的‘三速’,才使我在映月楼平安度过了三十多天,如果没有这套绝技防身,后果真不堪设想。”

    刘伯温高兴地说:“归根到底,还是你聪明伶俐,善于用自己的绝技来保护自己。但不管怎么样,一切都已过去,恶梦醒来是早晨,我希望你尽快走出阴影,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,等你恢复正常以后,我们还可以较量一番盲棋,据你目前的说法,你的‘三速功’已达到八至九成了,我希望你在各方面都胜过我,成为当今一代才女。”

    苏小姐在屋里来回走了一阵,说道:“我也希望能这样。但是我目前只要一闭眼就想起我父母兄弟一家人的惨状,我就想到要向蒋英这恶棍复仇。在杭州时我曾想过,有谁能杀掉蒋英及其全家,叫我给他终身为奴我都干,我每天晚上都要向佛祖祈求千万遍。终于老天睁眼,盼来了先生和吴王救我出火坑,也抓住了蒋英及全家。使我得以报仇。”

    刘伯温说道:“我们也不希望你为什么奴,我们只有一点希望,就是尽快走出阴影,好好地生活。蒋英这恶贼不但是你家的仇人,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仇人,即使没有你家的事,我们也要千方百计捉住他,为死难烈士复仇。”

    莺莺问起当年金处二州的事,刘伯温就把蒋英当年如何暗杀胡耿二将之事说了一遍。莺莺听了她忽然担心地问:“先生,我们公祭那天,张士诚会派人来捣乱,或者来抢蒋英怎么办?”

    刘伯温听了哈哈大笑道:“莺莺,你这种担

第128章 魂断黎明2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